永远铭记钟先生的教诲
唐 龙
钟士模教授德高望重,他名符其实,真乃士之楷模也。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留校任教,几十年间,我有幸得到诸多良师益友的教诲和提携,有几位对我影响尤为深刻,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受益一生。
1957年秋天,清华园的一切,对于我这个电机工程系新生,都有新奇的感受,并留下难忘的记忆。有一天,开师生大会,主持人逐一介绍了到会系领导。当介绍到副系主任钟士模教授时,站起来一位中等身材中年老师,他身着朴素的兰色中山装,面目慈祥,他向四周学生鞠躬致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十多年间,我也不时会见到钟先生。四季穿着服装会有变化,但似乎最常见钟先生的形象,还是身着半新旧的中山装,脚蹬圆口黑布鞋,慈眉善目地点点头,回应着同事或学生的招呼。因此,他所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似乎也就是定格在那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最初形象中。1971年还未到六十周岁的钟先生因操劳过度,不幸殉职。听到此消息,我和周围同事无不为之感到十分惋惜和悲伤。当时,我等正在江西鲤鱼洲农场种田,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最后瞻仰钟先生遗容,为他送行,令人遗憾。
清明扫墓缅怀先人是我国传统习俗。每到这时节,我们家照例也有此活动。我的岳父是一位早年投身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的老战士,解放后在商业部工作,1971年故去。经他的老战友们努力奔走,落实政策后,将他的骨灰盒移灵存放于八宝山烈士公墓第五室。上世纪末,一个清明前的周末,全家人照例一早就起来,抢在车辆人流拥堵之前,先奔到那里,在先烈灵前献上一束花寄托哀思。进入第五室,见到骨灰盒存放位置有较大调整,增加两排柜橱,多放置了数百个骨灰盒,也都是1971年过世、享有烈士待遇的英灵。我意外地发现,其中一个骨灰盒的上边写有“中共党员钟士模仝志千古”字样,正中间有一张小照片,凑近仔细辩认,不错,正是恩师钟先生。此后,每年清明前后,我就都有机会,到钟先生灵前肃立默哀致敬,告慰英灵,他的同事和学生们,正遵循着先生的教诲,努力实现先生的遗愿。
在我系,钟先生的道德人品,学术造诣有口皆碑。值此纪念建系50周年之际,仅就本人所亲历几件事,诉说对钟先生景仰和怀念,与诸位师生和系友一起缅怀我系创始者。
六十年代初,为纠正浮夸风,提高教学质量,“填平补齐,夯实基础”,系教务科也为高年级学生补充安排许多基础性课程,其中包括请系主任钟士模教授讲电机原理课。当时,我们已上了五年级,电机原理课已学过一遍,应该说学得也还可以。但是,钟先生讲电机原理课还是深受同学欢迎,据说他所讲内容正是基于他在美国MIT做博士学位论文时研究心得,那是得到普遍赞扬的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西主楼三区四楼90平米的大教室坐满学生,专心地听讲,认真做笔记。听钟先生讲课真是一种难得享受,他用工整板书默写下满版的马克斯威尔方程,他以宏亮嗓音和适当语速,配合以手势,深入浅出地讲解电磁场的物理本质。他用常见的橡皮筋作用的道理,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电磁场的磁力线,留下令人难忘的印象。他的教学方法,身传言教给年轻教师有深刻影响。例如,当年,他告诫我们注意写好板书,因此,在五公寓我系某些助教宿舍的房门后,也就会发现挂有一块练习板书的小黑板。
钟先生不仅非常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也十分关心实验研究工作,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我们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安排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课内研究”。一位老师指导两三个学生进行某个专题的研究,类似于九十年代初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工程实践,但是一人一题目,难度也较高些。我的指导老师是周寿宪副教授。他是1956年归国的留美博士,英语好,平时说话不多,待人和气,但要求严格。他为我选定课内研究题目是如何提高电子管门电路开关性能。具体做法是在五极管的帘栅极加高压的脉冲以达到瞬间大幅度提高跨导,从而大大缩短开关时间,又不超功耗。周先生指定我阅读英文参考资料。实际上,那是苏联研究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我好不容易读懂论文,设计出实验研究方案。实验需要用长余辉脉冲示波器,当时只能进口,属于贵重仪器。我打听到,此设备全系只有一台,保存在系仪表室,须打申请报告,经系主任审查批准,才可借用。于是,我立即打报告。次日,实验室管理员通知我,钟先生已批准了,可以去系仪表室借用。能得到钟先生的支持,让我深受鼓舞,倍加努力,终于顺利完成课内研究工作。
1963年秋天,刚毕业留校任教不久,我有一次机会和钟先生单独直接接触,深入地交谈。那天上午,教研组党支部书记通知我,钟先生约我晚上到他家去见面。据说对每一位新助教到系任教时,钟先生照例都要亲自约见。当天晚饭后,我来到新林院,刚跨进钟先生家门,就见钟先生面带笑容从书房里迎出来。他问道:“吃过饭了吗?”我答曰:“在二员工食堂吃过了。”我随钟先生进入书房,就坐在他近旁。谈话从拉家常开始,他先问我的祖籍在何地,父母做什么工作,本人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个人喜好和特长以及日后打算等等。我那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这和蔼可亲的长辈面前,很快就放松下来,我一一如实作答。领导的约见变成毫无拘束的促膝谈心,谈话持续约个把钟头。钟先生不仅谈到教学科研任务和目标,还谈论科学作风和求真务实治学方法,乃至待人处事及生活细节。临近结束时,他说:“最后,我还要给你提两个生活上要求,希望你能做到:第一,以事业为重,要晚婚;第二,吸烟有害健康,不要抽烟。”他还以自身经历为例,做了恳切说明,他老家在农村,是家庭包办婚姻,早婚,子女多,家庭负担重,影响事业。我立即毫不犹豫回答说:“我理解,这两点要求,我一定能做到。请先生放心!”此后,我时刻不忘钟先生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嘱咐。今天,可以告慰钟先生在天之灵,这两点,我照办了。首先,在那年代,就如同我的多数同学和朋友一样,都到三十多岁了才把婚姻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其次,我从来没有感到抽烟是享受,始终也是自觉自愿的烟酒不沾,不过,也要说明的是有唯一例外时期,那是1973年,我负责DJS-130计算机的宽行打印机及其接口的研制,同时,带七个学生到天津红星工厂“开门办学”。校方师生与厂方工人、技术人员相结合,合作研制宽行打印机。在我系,钟先生倡导禁烟,几乎见不到抽烟的。在厂里,完全相反,若不抽烟,则是不合群的另类。下厂头两周,我和他们就不很融洽。我回来和好友谈论此事,我采纳友人一个合理化建议。于是,我买了两包当时较普及的“前门”和“墨菊”牌香烟,带到厂里就散发,人手一支。我也点上一支,装模作样地叼在嘴上。果然,十分见效,彼此之间逐渐成知己,事情也好办。再往后,我就亮明了缘由,讲了钟先生的嘱咐和我的承诺,终于得到谅解,烟也不再买,永远地戒烟了。
1965年底到1966年初,我系有多项新成果,都被选送到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成果展览会展出,其中,有我参与研制成功的556型自动搜索式模拟机。每个展品须要有经系领导班子审定的讲解词。我撰写了556模拟机讲解词草稿。在钟先生主持的系核心全体会议上,逐个审查展品讲解词。我汇报了所起草讲解词后,静侯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呆了一会儿,有位领导发表意见,说是“技术上说到了,但突出政治不够,要拔高点。”其他与会者沉默无语,那年代时髦的还不就是“突出政治”呀!我心情更忐忑不安了,怎么说法才能拔高?怎么提法才算突出政治啊?又过片刻,钟先生开口了“就这样吧!实事求是!”一锤定音,审查通过了。我也就能放心地向来参观的领导如实汇报我们工作,向观众如实介绍展品。从钟先生口中,以不高不低不紧不慢的语调,坚定有力地说出四个字“实事求是”,常在我耳边回响,让我受益终生。
永远铭记钟先生的教诲,衷心感谢钟先生的提携!
[作者简介]唐龙,男,1938年出生,福州市人,教授。1957年入电机系运筹学专业运21班就读,后转计算机专业自305班,1963年毕业留系任教,直至2002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