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磨灭的磁芯板记忆

2018.07.25 00:00

不可磨灭的磁芯板记忆

周树云

昨天下午召开了全系退休人员大会,中心内容是有关筹备建系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的问题。会上新老书记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老书记的讲话,仍象磁石一样地吸引着我,勾起我40多年前的回忆。尤其不可磨灭的记忆是穿磁芯板工作。

早在60年代的初期,我刚参加工作,就分配在911实验室。911实验室位于西主楼二、三区一楼。我们911实验室先后有近30位职工都参加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记得那时仅主机房就占地约200平米,整个机器十分庞大,由十多个大机柜和众多插件板组成,每个插件板包含电阻电容电子管等器件。我在大机柜上补虚焊点、测插件、记录数据等工作。当时,每周晚上除了两、三次上夜校时间外,其余时间我们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实验室工作。那时,实验室没有空调设备,夏天温度一升高、机器工作不稳定就得仃机。为了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必须降温。实验室职工都把宿舍的洗脸盆拿到机房来,借个平板车到西苑附近一个冰窖去拉回冰块,把冰放在脸盆里,再放到机柜的上下周围。就是这样,用一大排装满冰的脸盆来降温,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为911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和投入正常运行,911实验室教职工们以那种甘心情愿默默无闻地做奉献的崇高精神付出辛勤劳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60年代中期,我参加了第二代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12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磁芯板做内存部件。加工制作磁芯板的那些往事,在我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领导派我到738厂去学习穿磁芯板工艺。学成回校后,我日以继夜干的工作就穿磁芯板。所用元件是如同小米粒大小的环状铁淦氧磁芯,这种小磁芯外径仅1.5毫米、内径为1.2毫米、高是0.8毫米。在每个小磁芯中要穿4根如头发丝细的导线,即X驱动线、Y驱动线、读出线和禁止线。8192颗磁芯穿成为一块磁芯板,内存部件要用11块磁芯板,构成21位的磁芯体(还保留有一位是备用位)。如果有一根线错穿和漏穿,测试磁芯板时,在示波器上就会显示出来,还得拆了返修,那更费事。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凌书记在动员会上讲话,要求争分夺秒早日出样机,他那富于激情动员报告,可真是振奋人心哪。凌书记知道我很喜欢游泳,参加了横渡昆明湖的活动,就在动员会上,他还特地嘱咐我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出危险,非常亲切地关怀,使我感受极深。几十年过去了,在这里我要对凌书记表示感谢,虽然,这声谢谢来得太迟了,但是这是发自我内心的。为了按时完成磁芯体的加工任务,我不知加了多少班。每天早早就起床,为的是早点去实验室多干活,而且到二员工食堂用早餐时,还都要多买两个馒头带到实验室,留着做为午饭,为的是能节省了从西主楼走回集体宿舍(四公寓)及去食堂排队等候的时间。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抡时间,专心致志地穿磁芯板。穿磁芯板这一工作很费眼睛,由于需要抢时间完成任务,我就每天都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下班也很晚,所以,很快就戴上了眼镜。看着穿磁芯体的艰巨任务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为第二代计算机的诞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记忆磁芯体制作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几十年前工作中的点滴回忆起来,又是如此清晰浮现在眼前。那时的人们,非常地单纯。什么都是自己动手,好象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也许是年轻,干劲可真足啊!这些割舍不断的事情使我很难忘怀。

[作者简介]周树云,女,1945年生,北京人,职工,1961年进入自动控制系计算机教研组911实验室工作,此后,一直在计算机机房或实验室工作(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一年多除外),1996年退休,回聘在实验室继续工作。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