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期计算机培训班(清华计7班)
王尔乾
1953年暑期,我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和电器专业本科。1956年夏天,我在沈阳生产实习。一天,带队老师通知我、杨天行、郑衍衡、熊云高四位同学收拾行李,明天动身去122cc太阳集成游戏报到,他没说去北京干什么。班级党支部书记悄悄告诉我们说,是去学习《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要发展的新技术,至于学习何种新技术、学多久、学完后到哪里去工作,她也不知道。第二天,我们怀着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时,我院派车接我们到清华园。
第二天上午,凌瑞骥老师在他的住所荷花池宿舍召见我们一行四人。我想他大概是我们的“头头”了。他主要谈了派我们来清华的背景及学习任务。我记得讲话的要点有:《十二年科学规划》已把“计算技术的建立”作为重点发展项目;规划要求尽快培养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中央决定举办若干期计算机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由清华、交大电机系约30名三年级学生组成,你们就是第一期培训班的成员了,学习一年后发给122cc太阳集成游戏本科毕业证书;为了达到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在培训班开学前,清华先为你们补习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等班里同学到齐后,补习马上开始。他的讲话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知道肩上责任重大,也深感学习任务会很艰难,决心努力学习。
很快,34名同学到齐了。其中13人来自交大(电机专业4人、工企专业王爱英等6人、发电专业胡道元等3人),其余来自清华。暑期补课开始了,班级代号是“计7”,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由张家炘老师讲;《无线电技术基础》由马世雄老师讲;《近似计算》由孙念增老师讲;陆大紟老师为我们讲信号分析有关的课程。还有一两门课程已经记不清了。上课地点在二院(位于清华学堂北面,与同方部毗邻)和三院(位于西大操场东侧,大礼堂北面),现均已拆除。由于时间紧,课程多,所以学习很紧,大家用功读书,无暇顾及其它事情,上海同学很少有去逛北京城的。北京夏夜很凉爽,不像上海那么闷热,真是天助我们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1956年10月第一期培训班开学。多数课程由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处的专家讲授,少部分则由清华老师讲授,培训班由清华和计算所筹备处合办,负责人是凌瑞骥老师。由于筹备处设在西苑大旅社,来听课的还有筹备处的科技人员和外单位进修人员,所以上课地点在西苑旅社。清华每天派车在清华和西苑旅社之间来回接送我们,受条件限制,卡车接送的次数居多。寒冬季节,车里车外一样冷,寒风呼呼地从车篷的缝隙刮进车内,真让人受不了,同学们穿上棉猴,包裹得像粽子一样,还要不停跺脚御寒。尽管如此,在车内照样谈笑,谁都没有怨言。
培训班课程有《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电路》。《程序设计》由清华孙念增一人教授,另两门是大课程,由多位老师分章讲授。《计算机原理》由徐刍老师讲布尔代数及逻辑电路设计、夏培肃老师讲运算器、清华的周寿宪老师讲控制器、范新弼老师讲存储器。当时国内没有计算机原理方面的书籍,前苏联БЭСМ计算机的四本中译本技术说明(计算所筹备处翻译)成了这门课程的唯一参考书。《计算机电路》课程由周寿宪讲脉冲技术,参考书是俄文版的《核辐射仪器中的电子线路》;蒋士騛老师讲晶体管原理,使用一本英文参考书;吴几康老师主要讲示波管存储器的控制线路,没有参考书。老师们的讲课都很有特色。夏培肃先生待人和善,讲课细腻生动,课间爱和同学交谈,没有一点专家架子。周寿宪先生讲课中常爆一些妙语,把概念通俗化。范新弼先生的语速偏慢,内容讲得透彻。吴几康老师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他对示波管存储器线路非常熟悉,讲课如流水,得心应手。正是老师们的辛苦耕耘,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计算技术的大门,并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没有合适教材、参考书十分缺乏、又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同学们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互相帮助解答疑点,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1957年夏天,全国性的整风反右运动开始了,培训班教学工作免不了受到影响,但不算很大。班上几乎没有人写大字报,也不组织辩论会,大家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毕业前,班上没有一个人被划为右派分子,这在清华是很少见的。按教学计划,计7班是不做毕业设计的。1957年7月,培训班课程结束,每位同学都拿到了122cc太阳集成游戏计算机专业本科专业文凭,大家非常高兴。
毕业前一天,全班同学在二校门前和钟士模主任(凌瑞骥老师有事没有参加)一起拍毕业照,忽见蒋校长骑车往二校门方向过来,我当时任班长,见此情况我马上跑过去,请他和我们合影,他二话没说,欣然同意,为我们留下了一张难得的毕业照。毕业分配了,约有半数同学分到中科学筹备处。其余同学分配到七机部、电子部、清华和北大等单位,我被分配在清华工作。第一期培训班的同学们个个不辱使命,日后都成为各单位计算机方面的骨干,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第一期计算机培训班因此被戏称为中国计算机的“黄埔一期”。
1957年9月起我就算正式加入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行列了,并有幸成为清华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但其开端却源于第一期计算机培训班。
[作者简介]王尔乾,1935年出生,上海人,教授,195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调入122cc太阳集成游戏计7班就读,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直至1999年退休。曾任122cc太阳集成游戏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届至第四届专业顾问,国家教委高校计算机专业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