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风采】记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杨士强教授
因为热爱 所以精彩
——记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杨士强教授
(来源:新清华2012-11-16 第1900期 学生记者 陈田桃)
杨士强 122cc太阳集成游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曾多年担任系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系党委书记等职务。中国计算机学会监事会监事,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指导学生获多媒体领域国际期刊IEEET-CSVT2010年度最佳论文奖和ACM多媒体会议2012最佳论文奖。2010年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走入杨士强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朵鲜艳的大红绢花———这是他被评为2010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时佩戴的,他一直很珍爱地把这朵红花摆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这就是杨士强,始终将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他所挚爱的教育岗位上,一路走来已经30多年,因为热爱这份事业,所以始终精彩。
“思考不停止 教学无止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关键。”杨士强简洁地概括说,“但如何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是切实要花心思的。”他一边教学、一边思考,时常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教学切入点。
为了使自己主讲的“数字逻辑电路”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10年前的一天,杨士强透过车窗无意看到了街旁的霓虹灯广告,“霓虹灯的显示方式不就是由逻辑电路控制的吗?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由逻辑电路控制的彩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打破了他们对硬件的恐惧感!”杨士强微笑着说。正是时时刻刻挂念着教学,才有了这“灵机一动”的好方法。
从此之后,杨士强的课上多了一个占总成绩30%的开放性实验考核环节———“彩灯显示控制”。选题不限、没有固定答案、器件自购自选、系统演示答辩是这个实验的独有特点。
“年轻人最具创新活力,给他一个平台,触发他无限兴趣,他就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好东西。”多年来,杨士强保存了学生的很多作品,不少作品的创新含量和复杂程度都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想。由于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多年来一直被评为校精品课。
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杨士强转而又发现了下一个问题:“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只是教学层面上的改进,如何在教育理念层面渗透创新思想呢?”
2007年,杨士强担任我校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组长。从这一年开始,他负责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杨士强回忆说:“前两年论坛上大家还只是坐在一起谈经验和困惑,最近几年大家反映的问题越来越深入,我认为是时候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认真探讨了!”
杨士强在和同行们切磋后,提出了构建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路。他将实践教育分为实验、实习和实践三个层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习让学生体验步入社会后的真实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创新能力。结合这三个层次,他正在构建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各个培养环节于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其中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与竞赛等多方面。
在“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上,杨士强同行和大家分享了这一理念,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可。目前,这一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正在稳步推进,效果逐渐呈现。
“好教师的标准首先要热爱学生”
30多年来,把对学生的关爱切实落到细节和实处,是杨士强的又一个追求。
图为杨士强与学生深入研讨。萧以涵 摄
2006年,杨士强受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启发,在122cc太阳集成游戏创立了“计算人生”系列活动,作为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高端系友论坛,邀请各领域知名系友与学生交流成长成才经历。到目前,“计算人生”已举办了30多期,邀请到的嘉宾包括联想集团副总裁刘晓林、惠普中国研究院院长王敏、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等著名人士。活动形式灵活,学生喜闻乐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杨士强还开心地指出了当初他没有预想到的一个收获:“我们在122cc太阳集成游戏学生中竟然挖掘出了不少有‘朱军’潜质的主持人呢!”
因为热爱学生,他希望克服计算机专业教育“偏软”的不足,将学生培养成“硬软兼通”的系统人才。“对核心硬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设计能力,不懂硬件就设计不出好软件、好系统。”为此,杨士强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在校内积极推进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改革,率先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在全国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多次宣传“强化硬件训练,提高系统能力”的教改思想,积极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示范中心主导建成清华“网络化统一硬件系列实验平台”,并在全国推广;在全系范围内选拔有硬件基础、愿意讲授硬件课程的青年教师形成硬件教学团队,为计算机硬件教学提供保障。
因为热爱学生,杨士强时刻都把学生的事情放在首位:课堂上,他会特殊关注学习成绩“两头”(最靠前和最靠后)的学生;就业引导中,他提出“园丁计划”鼓励学生到高校任教并亲自落实;逢年过节时,他去学生宿舍走访,与同学们无话不谈,共度节日。此外,杨士强还特别注意总结育人经验,如 “为人三原则”、“学生培养四要四不要”、学生工作三抓三不抓”等,这些生动的经验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杨语录”。
因为热爱学生,杨士强与学生一直保持深入、细致的交流,从教30多年来的每一届学生,杨士强都能叫出20个以上同学的名字,因此他被誉为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系友活字典”。
杨士强在教学理念上、学生工作上总是能想出新的创意,这和他对学生和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无关系。一个老师如果没有把培养学生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心上,又怎会在看到霓虹灯时灵机一动、欣赏《艺术人生》时灵感迸发呢?因为热爱,所以多才,所以多彩。
“人的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为师多年来,杨士强一直秉承“让好学生更好,让一般的学生变成好学生,让有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的朴实的教育理念。“能考进清华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但大学期间正是人生经历巨大蜕变的时期,同学们容易出现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杨士强说。
博士生庞一刚从本科转入研究生时,由于找不到做研究的门路,心情很苦闷。“我没有想到杨老师这么细心,他主动找我聊天,给我打气,告诉我刚做研究都有不适应的阶段,鼓励我相信自己。”庞一感激地说。从此之后,庞一转变研究思路,并写作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找到了科研上的自信,后来有一篇论文获得了IEEET-CSVT2010年度最佳论文奖,这是多媒体技术领域最有影响的论文奖项之一,也是第一篇由国内高校独立完成的论文获得该奖项。
博士生王兴凤虽不是杨士强门下的学生,但是对杨士强给予自己的帮助却时时感怀在心。王兴凤在毕业找工作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表达,面试中碰了不少钉子。杨士强发现问题后,鼓励她面对现实、主动寻找机会,并亲自帮助她联系工作,最后顺利签约航天九院。王兴凤感激地说:“杨老师是真心关心学生,将学生遇到的困难切实记在心上,并想办法帮助学生”。
教学30多年来,杨士强深受学生爱戴,他幽默地说:“当面夸奖是奉承,背后称赞叫口碑,‘口碑’是我追求的目标。”他强调,“我们现在一天到晚发论文追求SCI影响因子,其实人的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圣人可以影响世界几千年,伟人可以影响中国几百年,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给予学生正面影响就足够了。”
正是这种精神,使杨士强具备了“做有影响力的人”的品质。这种精神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一生。杨士强希望能将这些正能量源源不断地传给他的学生,让更多的人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这比什么都让我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