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8.07.21 00:00

我与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由DJS-140计算机联合设计组想到的

郑斯清

去年七月,我参加了由122cc太阳集成游戏张尧学教授主持的《未来计算论坛》。来自内地、台湾和香港地区,还有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几十位华人学者相聚北京,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探讨未来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的方向。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学术会议。

会议期间,我院杨士强教授兴冲冲地找到我。几句往来铺垫,我们被三十年前一段DJS-140计算机联合设计组的共同经历拉在一起,把手言欢。会前,要求每一参会者提供演讲的内容简要,及一个段落的本人简历。这些资料的汇集,分发参会者们。因这次会议的参会者都是华人,且提供简历的目的是增进参会者互相了解,我在自己的简历中以一句话提到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DJS-140机联合设计组并不寻常的经历。来美近三十年,我极少对人提起这段埋在心底的往事。杨士强教授正是凭着这一“多余的话”找到我。我们激动地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这一巧遇,对我来说,是有心而无意,于杨士强教授可谓无意中有心。

今年六月,我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又一次见到了杨士强教授。他告诉我,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正在筹划五十周年系庆。他热情邀请我写一篇回忆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的文章。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1973年5月,当时主管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四机部”(后称电子工业部)在我院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国DJS-100系列机 (以下简称100系列机)联合设计组,并立即在122cc太阳集成游戏开始进行该系列第一个中档机型DJS-130机的联合设计,拉开了122cc太阳集成游戏引领的为国家研制100系列计算机的序幕。

1974年中,DJS-130样机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年底投产。紧接着,高档机DJS-140机的联合设计开始。经过4年的努力,DJS-140样机研制成功,于1979年10月通过鉴定并投产。听说,随后更高档机DJS-142机联合设计开始,该机于1982年研制成功。又听说清华的设计组此后研发了基于X25公用数据网络和公用电话网的办公室网络系统,将全国同类机连成广域网。从1973年~1985年,100系列联合设计项目在清华有十多年的历史。全国共生产了几千台DJS-100系列机,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以及石油和通讯等工业,还有政府及军事部门。100系列联合设计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DJS-100系列机的研制为我国的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0 系列联合设计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联合设计组,如DJS-130机联合设计组、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等。每一个联合设计组由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工厂组成。这些联合设计组的成员不尽相同。例如,DJS-140机联合设计组包括如下单位:122cc太阳集成游戏、重庆大学、科学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计算机三厂、锦州计算机厂、湖南邵阳无线电厂、辽源无线电厂等。122cc太阳集成游戏始终是组长单位,而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吕文超始终(除开始的几个月)是组长。联合设计的工作在122cc太阳集成游戏进行。科研成果迅速转交工厂批量生产。

从1976年初,我代表科学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参加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直到1978年,我考上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该组工作了两年。同时代表高能所参加该组的有刘世耀和汤诚。刘,汤二人是高能所的科研骨干,而我当时是毕业不久的工农兵大学生。DJS-140机联合设计组分为运控、内存、外部设备、电源和软件等五个组,总共五十多人。DJS-140机较之DJS-130机有很多改进与扩充。器件由小规模集成电路过渡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外部设备从控制台电传打字机、光电式纸带输入机和纸带作孔机扩展到包括磁盘和磁带。软件从独立操作系统SOS过渡到实时磁盘操作系统RDOS 和多道程序实时磁盘操作系统MRDOS,并包括FORTRAN、COBOL、实时编译BASIC等高级语言,为此后100 系列机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刘世耀、汤诚和我参加的是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的软件组。软件组还有从黑龙江大学借调的李建中(现为哈尔滨工大教授)。李和我一样,是毕业不久的工农兵大学生。我们软件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RDOS 和MRDOS 两个操作系统。DJS-100系列机的指令系统与当时一个美国的计算机兼容,我们的工作,用现在的术语,是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即据已有的琐细的汇编程序(当时系统程序都用汇编语言)重构其高层的系统结构及使用的数据结构,编制详细的程序流程框图,为联机调试时根据DJS-100系列机的具体特性作必要的修改以求成功配置和运行做准备。读懂有数万条汇编指令的操作系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我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用汇编语言写的实时BASIC语言的编译程序,并编制其详细的程序流程框图。实时BASIC 调用一些操作系统的功能。这对我这个当时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的人来说,搞懂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像猜谜一样,极具诱惑和挑战。

我与刘、汤、李每天都准时到连接清华主楼的东楼上班。记得我们软件组的办公室是一间闲置的教室。学校学生不多,冷冷清清。可是DJS-140机联合设计的工作却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绝不谦虚地讲,刘、汤、李三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在大学时学的是物理系的电子学专业,仅有的一点软件知识都是自学的。现在的人会感到奇怪:电子学在物理系?这一事实是当时文革的教育革命造成的。刘世耀和汤诚功底深厚。遇到难处,我就请教他们。记得在分析MRDOS 的处理以电话连接方式的远程终端的功能时,我们遇到了困难。远程终端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刘世耀在很短的时间内搞清了远程终端的原理及控制方式。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建中是数学系毕业的。他逻辑性强、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十分令我钦佩。此前,他已经对RDOS操作系统相当熟悉。他的参与,大大加快了分析MRDOS操作系统的进程。和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大学学习时,曾私下拜师管纪文,自学了美国Gries 所著的 《数字计算机编译程序构造》(Compiler Construction for Digital Computers) 原著。这对我读懂BASIC编译程序,圆满完成编制其程序流程框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DJS-140机联合设计组软件组的成员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世耀和汤诚可称为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李建中和我是文革中工农兵学员出身。但我们之间毫无隔阂。我们在一起总是谈笑风生,非常融洽。我们远离原单位的领导,自觉认真紧张地工作。休息时,我们打乒乓球,放松一下。我至今仍记着汤诚打球时顽皮逗乐的模样。1980年我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赴美留学,刘世耀为我写了推荐信,我至今心存感激。李建中和我都曾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经历相同。我们入大学后,都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顶着文革政治压力,刻苦自学。相同的经历和志趣,使我们很快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失去联系大约三十年后,李应我系堵丁柱教授邀请访问我系,我们在美国巧遇。乍一见面,我们不能互认。在似曾相识中我们列举各自经历,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的共同经历把我们又连在一起。这是后话。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组长吕文超经常来我们软件组。从他的言谈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他协调各组进程的辛劳。他为人诚恳、言辞朴实、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我们的好领导。和其它组的互动,由于时隔太久,我都记不清了。后来听说现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院士也是当时DJS-140机内存组的成员。还记得当时清华一些在校高年级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DJS-140机联合设计工作。从杨士强教授谈到的情况判断,他就是当时这些学生之一。我那时和在校学生年纪相仿,又在一个食堂就餐,认识几个学生。他们的名字和模样现在都记不得了。

初期的100系列机联合设计仍时值“文革”后期。多年的动乱,使我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在那动荡的年代,广大知识分子报国无门,有力无处使。当四机部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在122cc太阳集成游戏进行近于“封闭式”的研发工作,大家欣喜若狂,大显身手。1976年是我参加DJS-140机联合设计组的第一年。这是非常难忘的的一年。年初周恩来总理逝世,“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抗议四人帮,年中朱德委员长逝世,七月唐山大地震灾难,九月毛主席逝世。联合设计组坚忍不拔。那时,我的工资每月仅几十元。其他成员的工资好不了多少。和很多成员一样,我每晚都工作到深夜。不畏艰难、不辞劳苦、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100系列机精神。

我对清华有着特殊的感情。大约七十五年前,一个衣衫破旧、中学没有毕业、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左手拎着一瓶廉价墨水,右手拿着一支蘸水笔进入了清华考场,令人惊叹地考入了122cc太阳集成游戏。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在校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放弃了再有一年就可拿到的学位,和北京的一群大学生一起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原122cc太阳集成游戏校长、高教部部长、我父亲在清华时的同学、“一二.九”运动的战友蒋南翔也是这群学生之一。蒋南翔和我父亲都在文革中受到迫害。正是在我参加140机联合设计组的1976年,他们被拘在同一处被迫“反省错误”。我那时和蒋南翔有所接触。当他听说我在清华搞科研工作,曾关切地向我询问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情况。“四五运动”时,蒋南翔和我父亲对四人帮集团义愤填膺;毛主席逝世时,他们悲痛地忧国忧民;粉碎“四人帮”消息传来时,他们激动地热泪盈眶,举杯痛饮。那一幕幕,至今历历在目。

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使我对清华感到格外亲切。近些年,我多次访问清华。122cc太阳集成游戏人才济济。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和访问清华过程中,我有机会和多位清华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教授们切磋。他们包括:李三立、张尧学、王鼎兴、郑纬民、林闯、吴建平、杨士强、刘斌、赵有健和张小平等。在美国,我和原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生,现任教于美国大学的潘毅、杨元元、李克勤等教授合作,共同发表过学术论文。我更有幸聆听世界级计算机科学大师姚期智教授的演讲。我借此机会向他们以及当年100系列机联合设计组的同仁致以敬意。

在建国后科技发展史中,一些很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由122cc太阳集成游戏主导的100系列机联合设计就是这些被淡忘的很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100系列机联合设计组的知识分子在实践中迸发出的激情,发自他们由衷的爱国之心。他们通过100系列机联合设计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们展现的100系列机精神值得发扬。100系列机联合设计曾经开创了厂(企业)、校、所相结合,十分有效地设计、制造、推广国产计算机的试验。我认为,对于122cc太阳集成游戏而言,这一事件应永载其史册。中国要成为一流科技强国,光靠进口计算机是不行的,一定要自主创新。我感到100系列机联合设计组的试验也有着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122cc太阳集成游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系五十周年,也是我离开DJS-140机联合设计组三十周年。特写此文,以志纪念。祝愿122cc太阳集成游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持续不断地发展,为祖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郑斯清, 男, 1950年出生,山西省人,教授。 1973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就职于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所,并参加了DJS-140计算机联合设计组。1978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1980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曾任系级行政领导职务。积极参与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公司创办,并获多项发明专利。曾担任法国阿尔卡特 (Alcatel) 公司研究中心顾问和意大利国家研究院访问科学家。现为吉林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

关闭

Baidu
sogou